11月16日,華北制藥集團齊名創新工作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“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”,這是華北制藥集團貫徹新發展理念,通過推進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,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取得的最新成果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,建設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勞動者大軍,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。華北制藥總經理劉文富說,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需要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積極響應。近年來,華藥積極建設職工創新工作室,充分調動蘊藏在廣大職工中的創新創造潛能,依托職工全員創新助推企業發展,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。
倡導創新文化,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制度化、規范化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。2010年,華藥開始創建“職工創新工作室”。黨的十九大代表,華北制藥金坦生物技術公司首席(工人)技師齊名的創新工作室也于2010年成立。
成立之初,齊名創新工作室就定下了每年完成10項創新成果的目標。該工作室與高校共同建立“齊名創新工作室河北勞動關系學院工作站”,開展合作教學與開發創新。該工作室于2011年被命名為石家莊市創新工作室,2015年被命名為河北省創新工作室,直至今年被命名為“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”。
近年來,華藥以建設職工創新工作室為抓手,充分發揮廣大勞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帶頭作用,倡導創新文化。“優秀的種子只有在適宜的沃土中才能更茁壯成長。近年來,華藥集團工會大力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,加強培養立足崗位、創新創效并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優秀一線技術能手。”華藥集團黨群工作部(工會)負責人說,通過搭建職工創新工作室平臺,技能人才得到了培養,他們又帶領其他職工,圍繞本單位生產經營工作中的重點、難點問題,有目標、有計劃地開展了各種創新。
為了讓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制度化、長效化、常態化、規范化,華藥集團出臺了《華北制藥“職工創新工作室”管理辦法》和激勵機制,提出創新工作室要做好先進經驗推廣和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工作,每年應向管理部門上報至少1項可用于推廣的創新成果。同時,根據年度目標完成情況,集團公司給予相應活動經費和獎勵,讓職工有實現自己想法的空間和平臺,實現了企業和職工雙贏。
營造創新生態,企業創新能力大大提升,經濟效益凸顯
近日,北元分廠粉針一車間電鉗組組長蘭歡平正在為Bosch隧道烘箱改造項目忙碌。
“新版GMP要求小瓶干熱滅菌內毒素殺死率≥45,我們經過多次驗證,將烘箱的滅菌段延長,在不降低生產能力的同時保證滅菌效果達到要求”。作為“蘭歡平創新工作室”帶頭人,蘭歡平帶領班組成員積極創新創效,近兩年創新成果達到35項,經濟效益超500萬元。由他帶頭設計的過載保護裝置12個月創效122萬元,此項目獲河北省優秀質量管理獎;《解決粉針制劑溢液項目》獲全國醫藥行業一等獎。
今年2月初,河北省第六屆能工巧匠名單出爐,華藥職工王亞然、蘭歡平榜上有名。這是繼齊名、王小平之后,華藥集團再次產生的兩名省級能工巧匠,而他們四人均是華藥集團職工創新工作室的領跑人。
建設職工創新工作室,培養創新型和實用型人才,關鍵要著力于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。華藥集團工會每年定期組織五期基層班組長經驗交流會、班組長特訓營,通過創新成果分享、頭腦風暴,讓創新理念更大限度地普及給每一位職工。
自2016年10月起,華藥集團黨委開展了“學習齊名精神,做最美華藥人”主題實踐活動。通過記者挖掘,基層單位推薦,經網絡投票、報紙投票,最終11名職工和一個團隊獲得“最美華藥人”稱號,10月12日舉辦了頒獎典禮。這些“最美華藥人”就在職工身邊,他們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品質文化更具體化、更便于感知、更易學習落實。
目前,華藥已擁有1個全國級,1個省級、4個市級、39個公司級及一批子分公司“職工創新工作室”,五級創新網絡平臺得以建立。職工創新工作室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支持職工創新活動提供了強大支持,并為企業創造了真金白銀的效益。據統計,僅2016年,職工創新工作室就完成創新項目264項,較上年度翻一番,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00萬元。獲得專利11項,實現專利轉讓1項,先進操作法92項,絕招絕技37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