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齊名調試質量流量計。 周克禹攝 |
|
2000年5月,從意大利進口的生產注射用純凈水的設備壞了。廠家說要把設備拆走,運到意大利維修,維修費高達幾十萬元。不僅如此,將設備運到意大利,一個來回,企業最少也要停產三周,測算下來,企業要損失1000余萬元。為避免重大損失,齊名決定試著修一修。他和同事一道,經過兩天兩夜的拆裝、測試、排查,最終確定故障點是一個電阻燒了。他們到五金店花了一角錢買了個電阻換上,設備重新運轉起來。
金坦公司是華藥在1997年建立的當時國內規模最大、硬件水平最高的現代生物技術公司,設備來自德國、美國、意大利等國,連廠房車間都是從瑞典打包運來的。
設備維修,短時間很難擺脫國外的技術控制。
外國廠家維修報價,動輒幾十萬元、幾百萬元,且維修工費從外國專家出家門那一刻算起,以小時計算。
“這太不合理了!”齊名不服氣。
但不久,齊名發現了自己的差距:德國、美國等世界一流的設備集中到這里,各種專業詞匯,厚厚的英文說明書,他看不懂。機器出了故障,他只能給外國專家打下手。
這讓齊名產生了緊迫感,他開始加速“充電”。
買來書和英語磁帶,如饑似渴地學習;報考計算機應用夜大???hellip;…他利用一切業余時間進行系統學習。當時他的月工資只有千把塊錢,但購置專業書籍他就花掉了一萬多元。
漸漸地,齊名成了金坦公司的“百事通”,不但能治“小毛病”,還做起了“大手術”。
2007年,進口的貴重設備貝朗3號系統出現故障。幾天茶飯不思,無數次試驗后,齊名終于掌握了系統芯片的應用,問題迎刃而解。
漸漸地,來維修的外國專家越來越少。
在齊名的技能節節攀升時,一場重大考驗不期而至。
2008年11月,齊名突發高燒不退,被確診為AML-M5型白血病,這種病的治愈率只有15%。經歷了最初的痛苦、絕望后,在家人期盼的目光、同事溫暖的話語中,齊名振作起來,重新開始了創新、攻關。
住院化療期間,他完成了“自動稱重剔除系統”關鍵技術的構思。如今,“自動稱重剔除系統”仍在生產中應用,不但節省了以前三四個人的人工檢查成本,還使藥品包裝返工率由42%下降到5%。
從技工學校畢業的齊名,在20多年的執著中練就了工匠精神,成為華藥首屈一指的精通高低壓設備維修、電氣儀表知識、單片機和PLA編程的專家。病魔也似乎因此而退卻,幾次復查,他再沒查出癌細胞。
守職而不廢,始終堅守生產一線忘我鉆研
4月21日,筆者來到金坦公司,齊名正在電腦上查看冷庫溫度采集記錄報警系統的測試數據。“測試已經成功,技術障礙基本都被攻克了,接下來就要在華藥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冷庫進行安裝了。”他說。
我國對疫苗儲存要求越來越嚴格,生產企業對疫苗儲存的責任在加大。為實時監控企業位于各地的冷庫溫度是否達標,“冷庫溫度采集記錄報警系統”的研發任務就落在了齊名頭上。“比如乙肝疫苗,它的存儲溫度是2℃至8℃,高于或低于這個區間,疫苗很容易失效。華藥在全國各地都有冷庫,這個系統還涉及異地傳輸數據問題,我們沒經驗,只能一點點學。”從2016年起,齊名就開始琢磨解決這一難題。
安裝該報警系統的冷庫一旦出現溫度異常,相關冷庫的負責人手機上會及時響起警報。冷庫的實時溫度是多少,什么時間開始逐漸升溫,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手機查詢。不僅方便,費用也不高,一套系統花費不到千元。
全國技術能手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勞模、全國優秀共產黨員,首屆全國十大最美職工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……雖然眾多耀眼的榮譽集于一身,但齊名仍是以前的那個工人技師。
“守職而不廢”,在2014年第一屆全國最美職工發布會上,全國勞模許振超為齊名寫下的這5個大字,激勵著齊名不斷創新。
生產設備日新月異,維修設備學無止境。齊名堅守生產一線,忘我鉆研。
為一次性細胞培養袋子設計冷藏箱;設計判斷疫苗分裝軋蓋之前西林瓶是否有膠塞的裝置……2016年,齊名交出了一份創新成績單。
多年來,他還傾盡己有培養人才。
將整理收集的超過1000G的工控電子資料上傳至云盤,分享給同事;建立“華北制藥電氣儀表維修”QQ群,隨時為大家解疑釋惑。在齊名的帶動下,有50多人在齊名創新工作室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。
不僅在企業內部,齊名還利用雙休日深入職業院校作報告言傳身教。2013年他被河北省勞動關系職業學院聘為客座教授,在這里創建了省會首家高職院校勞模創新工作室,他毫無保留地向機電專業的師生傳授實用技術。
在2016年全省電子信息技能大賽上,獲得一等獎的河北省勞動關系職業學院的5人參賽小組,有4名同學參加了齊名的創新興趣小組;獲得個人一等獎的該學院的學生鄭鵬博,從大學一年級就跟隨齊名學習。
堅持創新,善用匠心,技術工人齊名不斷綻放著精彩!
編者按 “工匠精神”意味著精益求精、精雕細琢,意味著專業與敬業,更意味著對規則、規范的尊重與恪守,對高品質產品的追求與自豪。我省今年首次命名表彰了10名“河北大工匠”。從即日起,本報陸續刊登他們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的故事,敬請關注。
□記 者 段麗茜
實習生 鄭允凡
從一名低壓電工成長為電氣儀表自動化領域的專家;
從看不懂英文技術資料,到“馴服”洋設備;
被診斷為治愈率只有15%的白血病后,仍然在生產一線不斷創新、攻關……
華北制藥集團電氣維修“大咖”——金坦公司首席技師齊名,從1991年技工學校畢業至今,研發出5項專利、167項技術創新成果,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500多萬元。
從技工學校畢業,在執著中練就工匠精神
在金坦公司,關于齊名的“一角錢和1000余萬元”的故事被大家津津樂道。
摘自:《河北日報》http://hbrb.hebnews.cn/html/2017-04/30/node_2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