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能工巧匠王亞然在電工行業奮斗近30年——
在電路板上苦并快樂著
王亞然,河北省能工巧匠,在電路板上奮斗近30年,取得45項科研成果、3項國家專利,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千萬元。他說:“習近平總書記說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,這并不是口號,而是每個人對價值觀的認同態度。就我而言,奮斗,不僅給了我榮譽,更給了我生活的無窮快樂和勇氣。”
■奮斗就是從點滴做起
1991年,王亞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石家莊市勞動技工學校電工電子專業,隨后分配到了華北制藥。
他的犟脾氣是出名的。有一次趕上車間人員重組,電工不同于操作工,哪個車間都能馬上頂崗。領導問他:“你服從調崗嗎?”滿以為他能夠痛快地答應下來,要知道,當時他既不是骨干,也不是“狀元”,能夠在企業找到自己的崗位就很不錯了。誰知他回答得更干脆:“我不服從調崗!”
領導納悶:“為什么?”
“我學的是電工學,喜歡電工崗位,電子技術是我的最愛!”
就這樣,他留在了電工崗位上。“我修一個復雜的技術設備,幾千個接頭、幾千條線,我卡了幾天,終于找到癥結,把電路弄轉了,我特別快樂!快30年了,我對修電路的成就感依舊如此強烈,我自己也說不清楚。”
2007年,王亞然調到華北制藥金坦公司,負責全廠設備的電氣儀表自動化維修工作。此時他已經獲得省“維修電工技術標兵”稱號了。金坦公司工會主席張延軍介紹說:“他和齊名共同創建了齊名工作室,齊名的很多創新成果,王亞然都是親身參與合作的。” 近幾年來,王亞然配合生產需要,共完成40多項科研成果,為公司創造直接經濟效益900多萬元。
■敢于擔當就是幸福起點
2016年,公司改冷庫電路,設計電路非常復雜,一年下來要接幾萬個線頭,一個接不對就可能造成重大的事故。
領導和同事們形容這個差事是“千絲萬縷”,關鍵看王亞然和他的班組能不能“千辛萬苦”,攻克“千難萬險”。
王亞然和他的班組拿出了非凡的勇氣,既然不再外包了,就得自己干;專業公司能干成的事情,華藥人照樣能拿下來!
棕色代表火線,綠色代表零線,黑色代表地線,面對成千上萬要接上的電路,王亞然心里多少也有些發怵!這不是自己在家里裝個小電器,一旦發生失誤,損失都是無法估算的!
備件來了,先從網站上下載資料,仔細研究,再和廠家逐一進行溝通。那段時間,王亞然的手機費每天都以百元計,而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費用,只顧琢磨著怎么把進口設備替換成國產設備。
“你明白了不行,得大家都明白了才行!”為此,在加強手把手教的同時,王亞然也真動了心思,在電腦上出題,每個電工班的同事們必須先上電腦測試,通過了測試,才能在實踐中動手。
面對王亞然的先通過測試再上手操作的做法,領導們也著急了,畢竟全車間幾十個人的生產線就等著他修的設備開車呢。“一個接線頭也琢磨個把小時,工期能趕上嗎?”
王亞然拿出了基層管理者的擔當:“沒有辦法,現在學是為了以后更好地維修。”
最終,在電器設備安裝結束后,系統開車一次成功。幾萬條電路,沒有一條出現紕漏。同事們稱贊王亞然是“心有千千結,從來也不懵。”
從最初的接線頭練兵到現在的可編程控制器,技術更新了多少茬兒,王亞然和他的班組始終保持著學習型小組的態勢,不僅保持著高效維護率,還保持著國產替代進口的安裝開車一次100%成功。“擔當就是幸福的起點,每個工匠最渴望得到的不是金錢,而是鼓勵和尊重,這一點,我在奮斗中找到并體會到了。”
■幸福更注重的是奮斗過程
進口的培養箱控溫設備出故障了,聯系國外的生產廠家,得到的答復是整條生產線的電氣設備統一更換。進口設備維修就是如此,要不然為什么不少企業高薪聘外國技師呢?公司領導再一次將任務壓到了王亞然身上。他先從各種渠道尋找同類型的溫度探頭和控制板,但是,結果讓他失望!國內沒有同類型的產品!
最終的結論只能是想盡辦法恢復進口設備的原有功能。他將控制板部分進行拆除,留下必要硬件進行改造,通過精密度極高的探頭再與改造后控制板搭建更為精密的溫控系統。
一次,兩次,十幾次后,他終于完成了進口培養箱的溫控電路系統,不僅實現了國產器材替代進口原件的目標,還把溫度控制在了正負0.1度的范圍內,達到了設備的最佳運行狀態!王亞然和工友們分享最多的一句話就是“因為相信你能,所以你能!”
“很多人眼里的幸福是豪宅、名車,但是我從心里看不上這些,能夠靜下心研究業務,并真正為企業創造出經濟效益,這,就是一名工匠需要干的事情,這就是在奮斗中創造和尋找幸福!”王亞然說。
鏈接:http://www.hbgrb.net/news/HBXW/2018/34/183418385C2C1KG03C4BA26955C9D.html